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满河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日志

 
 

多次高考不是分割高考  

2006-12-28 11:00:28|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先生前不久在大学校长论坛上的发言——“高考不能废除,但必须要调整,比如变一次考试为7次考试”。“作为高校来说,我们希望中学能把高中三年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变成全省统考,对考生各个学科进行全面的考核,这6次的考试和高考在升学中的比例各占一半,这样做更能如实反映学生的成绩”——引起了大家对高考一次变几次的关注。

笔者认为,朱院士的建议,让我们误会了“多次高考”,他是把一次“总高考”分解为多次,而与一直以来我们探讨的增加高考次数完全不同。

我国高考的一考定终身,以一次考试的分数来决定学生是否被录取,导致了严重的应试教育后果。怎样通过大学录取标准的变化,来引导基础教育的改革,引来大家争相开出药方。朱院士的出发点没有错,大学录取应该将考试成绩与中学平时成绩结合起来,注重考察的综合性、连续性、动态性,但是他的这种结合,却对“中学平时成绩”的理解,发生了严重的偏差。

高中三年每学期的期末组织全省统考,以每次统考的成绩作为这一学期的“平时成绩”,这种平时成绩考察的思路,其实依旧是“应试”。其结果,会导致每一学期都让学生面临一次小高考,会让学生的高中学习生活全部应试化,中学生活将成为6次小高考和1次大高考,决定学生命运的是“总高考成绩”。那将是怎样的高考景观啊!

笔者理解朱先生的用心,也许在他看来,每学期统考是目前能操作的在高考录取中反应中学平时成绩的举措。因为当前我们一直呼吁在高考录取中,要体现中学平时表现,但怎样体现中学平时表现呢?受到多方阻力,这包括:高中的水平有差异,各高中的成绩怎样比较?社会的诚信环境不佳,高中的平时成绩怎样公正?大学的综合评价怎样公平?等等。

在笔者看来,把高考分解为7次,由7次成绩组合成“总高考成绩”,是违背高考改革的教育规律的。而把高考转变为学业水平考试,在同一年内举办多次,并随之而来,建立申请入学制度,将各学校的录取标准公开,并接受监督,才是高考改革的必行之路。此为真正意义的“一考变多考”,而非一考分几考。一考变多考,将增加学生的考试选择,却不增加学生的考试准备负担,学生可以用其中一次考得好的成绩,去申请学校。而采取申请入学制,可真正实现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学校势必关注中学的平时成绩,在选择中实施学校的人才标准,而通过学生的选择,也加强学校对教育教学的重视。

说实在的,进行以上改革,已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比如,香港大学在国内的招生,即在高考之后,要求达到某一高考分数标准的学生,提出申请,然后组织面试进行录取。还比如,我国目前拥有5%自主招生权的59所高校,目前是在高考前半年,组织各类名为“冬令营”或者水平测试的自主招生活动,通过审查中学平时表现、举行笔试,以确定获得5%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名单,并在网上公示,这些学生参加高考后,只要达到一本控制线,在志愿中第一志愿填报该学校即可被录取。这种自主招生,其严重的缺点是有违公平,自主招生的学校实质是用提前录取手段,获取优秀生源,而优秀学生也由此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如果把各学校的自主招生测试后置,即在高考公布分数之后,学校提出达到某一分数标准的,可以向学校提出入学申请,学校再进行综合考察的笔试和面试(在必要情况下),最后决定录取——目前高考于6月进行,6月底公布分数,7月开始录取,9月学生才上学,其实,7月完全可以成为高校自主测试、综合考察月,8月再进行录取(以前7月高考即在8月录取)——那么,不就把高考(水平测试)与学校面试、中学成绩考察结合起来了?

在对这59所自主招生学校的自主测试时间进行“高考后”后置后,我们就可探索出“高考+大学考察”的录取模式。进而,可实施高考一次变几次。高考一次变几次(包括分层多次,诸如重点层次、本科层次、高职高专科层次),要求同一层次各次考试具有相同的难度、相同的水平(可以用标准化方法折合),以使各次考试成绩具有通用性。与此同时,在当前国内的办学环境中,我们可以保留以前的批次控制线,划定某一类学校录取的分数资格线,只有在这一资格线上,才具有申请资格,参与相关学校的综合评价,而被录取的学生,其相关情况需在网上进行公开。相对于集中录取一个学生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来说,这种录取可能会增加高校录取时间和录取成本,但是却可以通过学生的多次考试机会,多次选择机会,使得他们减少了一次考试的焦虑,注重自己能力、兴趣与学校发展的匹配。

确切的说,我国的高考改革,是希望把高考转变为高中学业水平综合考试,并由一年举办一次到一年举办几次;是希望把高考成绩从录取的“权威”地位,变为录取的资格条件。这也可被视为一种对美国大学录取制度借鉴之后的国情“改良”——美国不少大学录取需要看的SAT考试成绩,与中学课程学习不紧密相关,我国的学业水平考试可以先紧密相关,然后逐渐减少相关度;美国大学录取没有SAT规定的资格分数线(甚至SAT在录取中仅在20%左右权重),但我们可以设立各类学校的申请资格线,以此防止社会诚信问题导致的不公平问题。

   因此,高考改革不是分解为小高考多次考,而是增加学生的选择,举行多次学业水平综合考试。这是完全不同的思路,我们不要由此误会了多次高考,迷失了改革的方向。
  评论这张
 
阅读(5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