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满河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日志

 
 

找回家庭教育意义的“家庭教育”  

2006-02-28 11:05:18|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网友kuaimaxinqi555留言,“我对11岁的儿子说:妈妈首先希望你身心健康,然后尽自己的能力好好学习,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很多妈妈,都在接受教育的折磨,也在做着以上选择题.

如果把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分为德、才、术的话,知识和技术是最低层次,才能、才华是第二层次,品德、操守是最高层次。有人根据“德”和“才”的组合关系,把人“组合”为“无德无才”、“有德无才”、“有德无有才”、“无德有才”四类。其中,“无德有才”的人对社会的危险最大,这类人是社会的“害才”。

但是,很显然,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无疑重视的是最低层次的“术”的教育,在德和才之间,看重的是才,而忽视的是德。我甚至怀疑,我们已经没有了家庭教育意义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意义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强调的是生存竞争的技能。家长在家里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家庭作业辅导老师,监督并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至于做人的道理,亲情的交融,已经很难找到——爷爷生病了,不要去探视,因为你的作业没做完;邻居有困难,不要去帮助,干你的“正事”去——孩子就这般被物化为一个听话的工具。

将近90年前,留美博士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实验性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就明确提出进行“活教育”,这种教育应该遵守的原则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等等。如果陈先生活着,看到如今3岁的孩子,在老师和家长为他们设置的语文世界、数学世界、英文世界,被老师和家长逼着去做“最好”的自己时,不知道会作如何感想。

将近70年前,梅贻琦先生对清华学子说,大学“确乎不在养成一批一批限于一种专门学术的专家或高等匠人”,大学生“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至于一切的人文科学、文化背景,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相比之下,“严格的自然科学的认识倒是比较次要”的。如果大师活着,面对今日学子“疯狂”的英语学习热情,想必也毫无办法。

因此,对“555”母亲说,你可以称得上民间教育家,比那些校长们、官员们,更有资格来教育孩子。

当我们无法改变学校教育的“死”气沉沉时,家庭教育,尤其需要“活”过来。

 

  评论这张
 
阅读(78)|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