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满河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日志

 
 

高考正在“妖魔化”  

2006-06-08 09:53:22|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一座城市,在高考时,要如临大敌,警察全面出动维持秩序;一个家庭,要全员出击,各司其职,为家中的考生保驾护航;每一个细节,都“决定”高考成败,毫不吝惜版面、时间的媒体,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家长和学生“衣食住行”,细节到打的要准备好零用钱,出门要带好手纸……

    2006高考终于结束了。人们发现,在每年“淡化”高考的呼声中,高考的氛围日益强化,高考严重“妖魔”化,几乎已经成为类似“年”的东西,要求政府、社会、家庭、学生,汇聚在一起,发动各种力量,才能度过类似年关的“考关”。

   首先是媒体的过度关注。铺天盖地的高考信息“服务”,在“以人为本”、“民生路线”旗帜下,在现代传播技术的支撑下,走势越来越旺。笔者曾调查过不少考生,这些考生说,高考期间,包括复习迎考和考试中,特别想清净,可是耳闻目睹的全是高考信息,看电视——几乎所有频道都在做高考话题;看报纸——除了教育版的各种服务指导、志愿咨询,健康版也是什么生理保健、心理调节,副刊则捧出一个个名人、过来回忆当年高考;听广播——节目预告就告诉你晚上几点又是哪个名师座堂……“我根本就不想看,不想听这些信息,可是,没有办法,爸爸妈妈怕错过了,他们要看,要听,有时还揪着要我看,要我听,本来紧张的高考情绪被折腾得日益紧张。”事实上,在这样的高考宣传攻势下,心情要不紧张也难。

    其次是家长的信息焦虑和攀比。在当前教育体制下,众多本就把高考作为子女成功的唯一“出口”以及自己多年教育投入(精力和金钱投入)的唯一“回报”的家长,在密集的反复的高考信息冲击下,更引发信息焦虑,产生强迫症。他们总担心错过媒体上或者周边传来的每一个高考信息——万一错过,不就吃亏了?高考的录取,取决于考生成绩的相对位置,正是由于如此,“信息战”成为考生家长间的“暗战”,既相互帮助获取信息,同时又暗中攀比,不让孩子在“信息战”中落后,也不让自己对孩子的“关心”“相形失色”——考要陪,命要算,营养要跟上,服务要周到。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消息,家长都会拿来为己所用——听闻高考2个月“某某出租公司已经接到几千名考生高考用车预约”的消息,他们决定纷纷“打的”赶考;听闻“众家长纷纷提出要8、6数字,不要4”的批评报道,他们也决定讨个彩头;听闻“爸爸妈妈最好能请假陪陪孩子,以防意外”“某某准备请假3天送子高考”的经验,他们早就作好请假陪考准备;听闻“某地流行高考考前烧香,而且烧某类香特别灵”,他们也不免一试。家长的焦虑和攀比,使高考场景出奇的火暴。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因势利导”,服务于老百姓关注高考的“热情”,比“服务”、比“环境”,使得高调得离谱,甚至违背某些法律的学校规则、政府通知,纷纷出台。这种纵容,也就使高考的温度一年高过一年——明年的家长会参照今年的做法,提出更高的要求。上海某高考考点,过去多年来高考期间周边的街道一直未曾封路,可今年却在高考英语听力期间被封路令变成了步行街,可以想象,明年,也许会有更多的考点提出封路的要求——事实上,这些考点平时就是学校,学生平时也在这里参加考试。据说,政府部门之所以同意封路,是担心一些考生家长在考试时自发组成队伍去堵住交通,这样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麻烦。

   根本解决高考的“麻烦”,其实取决于政府高考改革的进程,而不是表面上对高考考生的“关怀”和“爱心”,如果没有合理的高考改革来促使高考从根本上降温——彻底改变高考作为学生成功的唯一“出口”以及家庭多年教育投入的唯一“回报”的现实——高考“妖魔化”局面会日益加剧。

  评论这张
 
阅读(64)|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