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满河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日志

 
 

《这样进名校》出版,将陆续连载  

2007-01-23 15:03:38|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这样进名校》封面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定价15.00元

 

昨天,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时公布了两校2007年自主选拔录取方案。这是两校第二次进行自主选拔录取的改革试点。两校的自主选拔方式,以及其对考生以及高中学习的影响,令人关注。

相比去年的自主选拔录取来说,今年的学生,某种程度上说,有一定的优势——他们已有了上一届“开路先锋”们积累的部分“经验”,知道怎样去准备这一场实在难以准备的自主选拔考试。

《这样进名校》一书,在解读两校自主选拔录取规则及特点的同时,向即将参加自主选拔考试的高中学生全程呈现了部分考生参加面试的过程,并为所有高中生描述了在自主招生新入学模式下应进行的新学习。

我将陆续贴上书中的部分精彩文章,也欢迎各位留言咨询。

 

《这样进名校》前言

200633日和36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先后公布了2006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方案。

这是近年来所有高考改革中,最引人关注,也引起最广泛议论的高考改革。虽然两校公布的自主选拔录取名额均为不超过300名,也就是说,最终被两校自主选拔录取的学生,总计不超过600名,只占到上海高考考生数11万的千分之五,但是,这一改革,由于它打破了多年来依靠高考分数确定考生命运的传统录取办法,而被认为是中国高考改革的“破冰”之旅——虽然,人们认为这一改革还拖着一条叫“高考”的尾巴,通过两校面试,被预录取的学生,还要参加高考,并以高考成绩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

      相对于以往的体现学校招生自主权的高考改革措施——保送生、5%自主招生、120%投档选择,此次自主选拔录取,“破冰”之处在于,通过学校对考生的面试,就决定是否录取,不像保送生制度那样,取得保送生资格有明确的获奖条件限制;也不像5%自主招生制度那样,通过学校考核、筛选的学生,获得5%自主招生资格后,还要参加高考并明确规定达到一本控制线(有的学校还规定,考生高考分数不得低于该投档线20分),学校通过对申请者进行材料审核(评价中学学业表现和水平),确定面试名单,并组织专家进行面试,直接决定预录取名单——按照教育部规定,被预先录取的考生,必须参加高考,但高考分数一定要达到一本线的要求明显放松,根据两校最后的录取名单看,除非考生主动放弃机会,即便没有达到高考一本线,最后均被录取。

很显然,除了尚未有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有专家认为高考即作为学业水平考试,但毕竟高考在学校面试之后,除非我国将高考变为水平考试而非选拔考试,并把高考成绩作为高校录取的门槛或资格,考生可以拿高考成绩与中学平时成绩去大学申请)外,复旦、上海交大的自主选拔招生,已经具备美国高校录取学生的基本特点——美国大学录取学生,是综合学生SAT成绩、高中学业表现、社区服务(实践)表现、学校面试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录取,SAT成绩,在有的大学的评价权重,仅占到20%左右,学生高中综合表现、大学进行的面试考核,在招生录取中,占到更大的权重——“新高考”,在中国已成萌芽之势。

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自主选拔录取政策引起诸多争议。争议聚焦在教育公平上,具体包括四方面,一是对外地学生的公平问题,因为两校的自主选拔录取,只在上海考生中试点,因此外地考生自然要关注为何上海优秀学生可以凭面试入学,而外地考生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呢?二是上海考生内部的公平问题,无论两校采取何种措施确定入围面试的学生名单,在自主选拔录取中,优秀的学生显然多了选择机会。三是高校执行面试选拔的公平问题,即由于高校拥有自主选拔的权力,这种权力是否会受到钱势和权势的干扰呢?因为没有了分数的刚性约束,没有标准答案的面试综合评价的公平公正问题,将更加突出。四是对其他学校的公平问题,两校的自主选拔录取,都在其他高校填报志愿、录取之前,因此这种提前录取,在吸引优质生源上占有一定优势。

除了公平问题,人们关注的问题,还包括,学校是否有能力,选拔出真正适合办学特点的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了卷面考试的学生,怎样适应新的入学制度?善于表达的女生,是否在面试中更有优势?家庭条件优越、见多识广的学生,是否更能得到青睐,如此等等。

当然,任何改革,尤其是在与民生有着密切关系的领域的改革,都会引来关注与争议。在众人注目的高考领域进行改革,引起讨论是十分正常的。在讨论声中,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完成了第一次改革尝试,两校在面试结束之后,上海交通大学预录取291名考生,复旦大学预录取290名考生。这些考生参加了6月举行的高考,高考之后,上海交大预录取的学生有3名没有达到一本分数线,但经过学校集体讨论,最终291名全部录取,复旦大学3名学生因出国,放弃了录取机会。根据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提供的数据,上海交大、复旦两校通过自主选拔也录取了不少高分考生,其中复旦文科最高分577分,理科最高分592分;上海交大文科最高分559分,理科最高分572分。根据上海交大的统计,被录取的291名考生,参加高考的成绩平均分要高于通过高考集中录取的考生。而由于两校有着严密的纪律监察制度,并对预录取学生实行网上公示,对于最终录取的名单,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公平质疑。

而在第一次“试水”之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坚定了自主选拔录取的改革方向。复旦大学于20061110日,公布了2007年实行自主选拔录取的方案,上海交大也明确表示,2007年将继续自主选拔录取。如果说,20063月,两校公布的自主选拔录取方案,相对于1个月之后随即进行的面试来说,多少显得有些匆忙,学校没有充足时间全面考察申请者,而考生还来不及准备这全新的“入学模式”。那么,2007的自主选拔招生,则由于有2006年的经验为基础,以及更充足的时间为保障,无论是学校和学生都会更加从容。

无论从依法治教上说(中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而办学自主权显然包括招生自主权),还是从当前高考改革的趋势看(不断尝试扩大高校自主权,实际上是按法律归还学校自主权),以及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入学模式分析,将高考或者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中平时表现、大学的面试选择结合起来,将成为我国高考改革的重要方向。

那么,你知道这种自主选拔录取吗?你知道怎样在这种自主选拔录取中笑到最后吗?你相信突击准备就能应对这种自主选拔录取吗?本书将围绕这些问题,详细解读自主选拔录取制度,分析这种制度对高中学习的影响、对考生的影响,并请来40余位“过来人”,为大家讲述参加自主选拔录取的切身体会,告诉你怎样才能成为自主选拔录取的“赢家”。

要知道,从容,只属于有准备的人。

新高考,意味着必须进行新学习。事实上,高考改革的意义即在于此,以大学选拔人才方式的转变,来引导基础教育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否则,高考改革便失去了意义。

  评论这张
 
阅读(7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