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满河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日志

 
 

开语文课,就能提高大学生汉语能力?  

2007-05-15 08:53:57|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据报道,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目前已经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学校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

 

也许是很久以来就受够了英语在大学中的霸道之气,也实在是对今天大学生错别字连篇不能完成一篇简短的中文文章难以容忍,很多评论,似乎深受报道中两所学校领导的话的影响——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招生说明会上,北航副校长郑志明说,“我们的理工科学生必须要学习语文!”而北大则宣称,“英语不过不能毕业,现在汉语不过也不能毕业!”——而为政府与大学的举措,欢欣鼓舞,觉得中国语终于在大学找到了位置,大学生汉语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但冷静下来,理智下来,我们就会发现,以上的评论,还欠思量。

 

我们值得为政府与大学的举措,欢欣鼓舞吗?有人大声地赞扬道,教育部做了一件好事。这种赞扬,显然没有认真领会过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大学拥有课程设置的自主权。过去多年来,我们一直反对教育部用行政的命令来干扰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我们反对教育部规定学生必须通过外语四级考试方可毕业拿到学位(以至教育部出来否定重来没有这样的规定),我们反对教育部给高校过多的必修课程规定,导致所有大学的人才培养走向同一模式而没有自己的个性,可在这个时候,我们却“欣然”接受越权规定。当然,对于学校所作“必修必选”的决定,我们应当尊重,并希望其是深思熟虑的结果——笔者担心,所谓“每个学生”必修必选,最终可能只是口号或者形式,一般而言,每所高校每年招收本科学生3000人左右,高校有相应的师资力量来给这么多学生上好语文课吗?如果最终语文课只学一学期、一周安排上一次课、每次上课100人大课,那么,这样的语文课,除了使每个学生的成绩大表上多了一门语文学分之外,又能对大学生汉语水平提高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汉语真由此在大学里找到了应有的位置了吗?汉语在大学以及大学生心中的地位,如果因为语文成了一门必修课,就提高了很多,可能连决策者自己也不相信。当大学的国际会议以将工作语言定位为英语而时尚,当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夹杂着英文为流行,当双语教学成为本科教育评估的重要指标,当英语成绩、英语等级证书依旧是一些地方录用大学毕业生的重要门槛,当诗歌社、文学社在大学社团中越来越势单力薄时,靠一门必修课来提高汉语的地位显然是不现实的。也许,有不少人会建议,要学习大学重视英语教学的做法,要求大学生也必须通过统一的大学汉语等级考试,以此来提高汉语的地位,那么,这无疑将大学生推进另一个“深渊”,一个围绕通过汉语考试而应试的“深渊”,大学生不但不会爱汉语,反而会恨汉语。

 

大学生的汉语能力会由此提高吗?有两个现实,大家无法回避。一是汉语教育,我们的学生已经“必修”得太多了。从幼儿园学拼音识汉字开始,从小到大,我们的大学生在进大学前,几乎接受了十五六年的“语文教育”,可是他们的汉语水平如何呢?他们为何记不得汉语史上的名篇名著,他们为何不能用母语写出漂亮的文章,他们为何甚至不能正确书写日常的母语字词、字体东倒西歪形如蚂蚁?某种意义说,对所有大学生推出语文必修课,是对整个基础教育语文教学的全面否定。二是英语教育,我们够“重视”了,对学生的要求够高了,可英语教育的效果如何呢?一般而言,一名大学生(包括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在国内所接受的英语教学,至少有将近十年时间,可是,如今即便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大学生,有多少能将英语运用自如呢?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是多年来对英语教育效果的客观评价。从这两个事实可以看到,不是重不重视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出了根本问题,我们有语言课,却无语文教育——我们关注修饰、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语言技巧,而根本无视语文的整体美,把语文搞得支离破碎,上了这样的语文课,学生只知道记住标准答案以及答题技巧去考试,却愈发不知道怎样说话,怎样行文,就连“背下”的唐诗宋词、古文名篇,也很快在考试之后还给了老师。正如我们有政治课,却无真正意义的政治教育,有历史课却与真正意义的历史教育一样。因此,可以说,如果延续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大学里即使开四年的语文必修课也没用。

 

在基础教育的语文课已面目全非的情形下,大学开汉语课,实际上有“补救”意味,而如果“补救”行动,又延续过去的教育思路,那么这样的教育除了成为大学生累赘和大学的摆设外,并无多少实际意义。从眼下的各种迹象看,大学并没有转变教育理念的意思。而听闻“英语不过不能毕业,现在汉语不过也不能毕业!”这样的话,笔者不由为汉语在大学中的前途命运而担忧。为毕业而学语文,能把语文学到什么程度?而为了考核学生的“语文水平”,我们的语文教学又会怪成什么样子呢?

 

笔者并不反对大学对汉语教育采取“补救”行动,但希望大学采取新的教育理念,进行真的语文教育。更重要的是,整个校园人文氛围的营造,让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意识到汉语的重要,远比一门必修课程更重要。

  评论这张
 
阅读(62)|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