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满河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日志

 
 

新课改能否成功 高考改革是关键  

2007-08-30 05:52:23|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据报道,从今年秋季新学期,全国又有北京、陕西、湖南等5个省市高一新生进入新课程实验,至此,全国已有15个省、市、自治区成为新课程实验省份,约占全国高中总量的50%。

   在改革者认为“本次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时,一些地区新课改的教学内容却引起了广泛争议,如北京教材用金庸的《雪山飞狐》替代鲁迅的《阿Q正传》,浙江开设《通用技术》课程要求学生学会修马桶并必须通过会考。

   有关课改的争议势必还会继续下去。除了课改内容,值得关注的还有课改与今后高考、升学的关系。如果高考指挥棒不变,教考不分离、招考不分离,依旧以统一高考成绩作为唯一标准,作为高校录取学生的依据,那么新课改的效果难免将打折扣。

   分析过去三年已经进行新课程实验地区的教学,亮点不少。比如,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很多题型是综合性的,课堂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允许学生跨班选课;考试方式也更为灵活,笔试以外还采用论文、调研报告、作品等多种形式,成绩以学分计算;推行成长记录、综合素质评定,高中生拿到的新成绩单不再是一份学科成绩加上一份教师评语,还增加了学生基本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绩、获奖情况、身体情况和考勤情况等等。

   这样的教学如果对应于多元的高考录取标准———高校结合中学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中学平时成绩、中学社区服务表现、大学面试考核成绩对学生进行录取———显然将鼓励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做到较为全面的发展。但是,在现行的高考录取制度中,除了少数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大多数高校是不与学生见面的,也不看中学平时成绩、社区服务表现,而是以统一高考成绩作为标准。“低一分也不能录取”的规则,既体现了现有录取制度的“分数公平”,也反映出这一制度对学生分数之外的能力与素质的漠视。

   毫无疑问,高考录取制度不改,学生、家长以及学校老师关注的,仍然是统一高考的重点科目、考试范围,以及每门课程的具体分值,而对学分制、选修课、社区服务,难以感兴趣。在过去的中学教学中,也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语、数、外等科目,不就逐渐发展成了高中学习的“重中之重”吗?有理由怀疑,一些为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而开设的课程,最终将成为新的应试教育。

   新课改地区的家长和学生,眼下十分关心的问题是“新课改会不会影响今后的高考?”有关方面的答复说,“高考试卷是省内自主命题,一定会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这似乎给家长和学生吃了一颗“定心丸”,可却给了我们更多的忧虑———戴着应试镣铐的新课改,能在多大程度上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呢?

   要使新课改取得成功,笔者认为,应当进行高考制度的配套改革,建立起多元录取体系,对学生进行多元综合评价。这包括,改目前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统一高考,为社会考试机构举办的学业水平考试,这样的学业水平考试可以有多家多种,并一年举办多次,由大学、高中生自主选择,并在选择中促使考试机构的竞争,这既可避免教学完全围着考试转的情况,也可使考试评价更为科学合理;改目前按统一高考成绩录取学生的录取制度为高校自主招生制度,高中生中学的表现,选修了哪些课程、这些课程的难度如何、获得的成绩如何,参加了哪些社区服务活动、有哪些创新科技成果,也是高校考察的重要内容,如此,才能使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综合化、动态化、持续化。

   高考恢复三十年来,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是伴随着课程改革,应试之风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便是没有对高考制度进行根本改革。而当前进行高考制度改革,正受到教育公平问题的困扰,人们担心高校无法公平公正地行使招生自主权。这使高考改革陷入困境,如果不打破这种困境,在现有体制中,进行包括课程改革在内的一系列改革,其实都难有大的作为。

  评论这张
 
阅读(7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