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满河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日志

 
 

禁止公办高中办高复班只是一厢情愿  

2007-08-06 07:33:29|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教育部长周济日前要求,明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其理由是,公办高中办复读班,是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重庆晨报2007年8月5日)

 

在笔者的印象中,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这一通知的第七条,就是关于“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的要求——“当前,一些地方公办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复读的现象有增加的趋势,使本来已经短缺的高中教育资源更趋紧张,也影响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管理和引导。为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从2002年秋季开学起,各地公办高中不得占用学校正常的教育资源举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也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

 

可以看出,时间过了5年,教育部当年发布的“禁令”,根本就没有得以实施。照理说,这样的“禁令”,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应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为何却难以推行呢?我们不妨来分析教育部之所以禁止公办高中办高复班的原因。

教育部禁止公办高中办高复班,理由大致有三:

 

一是“引导”学生珍惜上大学机会。2002年教育部发布“禁令”时,有关数据显示,南方某省有6万应届毕业生被大学本科录取,却有1万人未报到,上海地区的高考录取中,有1708名上线考生放弃录取,而在发放了录取通知后,又有2000名考生拿到通知未报到,参加高考被大学录取之后不报到,这被认为是高等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近年来,这种情况有增无减。

 

二是“减轻”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压力。放弃高考录取机会的学生,大多选择了复读,第二年再参加高考,毫无疑问,这样的学生越多,来年的高考竞争压力越大,也就是说,“越不利于进行素质教育”。

 

三是“确保”应届高中的教育质量。高复学生,不但会与应届学生抢升学机会,还会“瓜分”本已经十分紧张的高中教育资源,尤其是高中毕业生的教育资源。试想,一所学校为了经济利益等因素招收了高复班,必然将优质师资派到高复班教学,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原来的应届毕业班教学势必受到一定影响。

 

这三条理由,表面上看十分“充分”,但是,一到现实之中,联系当前的教育实际,却难以立足。

 

我们能靠禁止公办高中办高复班来引导学生珍惜高等教育机会,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充分配置吗?笔者认为,这犯了中小学生择校屡禁不止同样的错误——中小学生择校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极度不均衡,均衡教育资源是政府首先应该做的事——我国不少高中生辛苦读书12载参加高考却放弃大学入学机会,关键在于,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学生在报考学校时无法进行自主选择,往往由于一分之差或志愿填报不慎,而进入了自己不喜欢的学校、不喜欢的专业;而进入不喜欢的学校、不喜欢的专业之后,也很少有机会重新选择学校、重新选择专业,学生要么改变自己尝试喜欢学校喜欢专业,要么就在强烈的“学校不满情绪”和“专业不满情绪”之中,度过失意的大学生活。可以说,是现行制度,迫使有的学生做出这种选择。另外,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参差不齐,而学费相差无几,甚至是教育质量越低的学校,收费越高,反而是教育质量高的学校,收费越低,对比上大学的投入产出,一些学生宁愿复读,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我们能靠禁止公办高中办高复班来减轻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压力吗?事实上,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最大压力源,不是来自复习班的兄弟,而是来自“高考一分不能差”的报考现实,以及既已形成的新型“高考独木桥”。因为一分之差就会与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失之交臂的事实,让很多学生对高考充满了焦虑,很多高中高一高二其实已经全部上完高中三年的所有功课,高三所有的学习其实就是“全面复习”——严格意义上说,也是“高复班”——复习巩固所有的知识点,以便在高考考场拿到尽可能的高分。另外,虽然目前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2%,但是,不少考生和家长,眼中盯着的是“一本”和名校,而对一般学校、专科学校毫不在意;几乎所有的考生和家长,特别关注普通高等教育这一高等教育的“正规军”,而对高等教育大体系中的职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存在或多或少的偏见与歧视。我们只要看看政府部门出台的人才使用规定要求人才毕业的学校具有何种层次,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甚至要求看第一学历,大学录用研究生的面试中要求学生“根正苗红”,就不难明白考生和家长为何有这样的心态了。可以说,高考制度不改、社会人才观念不改,即便用强力禁止了高复班,也无法减轻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压力。

 

我们能靠禁止公办高中办高复班来确保应届高中毕业生的质量吗?这显然是政府部门的“一厢情愿”了。首先,过去五年的事实表明,即便有禁令,公办学校照样可以巧立名目办高复班,只需换一个名字就可以了,诸如“国际培训班”可以么?其次,即便控制了一切办班的可能,社会上的“高复班”的老师来自何处?自然是公办高中的好老师,这与在学校办不是换汤不换药么?而且,这必然导致另一个结果,高复班的管理可能更加混乱,收费可能更高,一些贫困孩子如果想读高复班,可能得付出更大的代价——虽然你可以指责他不要选择高复班——这可能造成新的不公平。

 

如今,教育部负责人旧事重提,显然希望将禁令推行下去。笔者认为,与其一味推行这难以推行的禁令,让政府的权威性受损,还不如真正反思教育制度与教育观念。要知道,之所以有如此众多的学生选择“高复”,不是公办高中为他们提供了方便之门,而是高等教育入学制度没有给学生选择权,学生在不同学校获得的国家教育资源相差太大,以及社会人才观念导致学生成才路径过于狭窄,使得学生放弃高等教育机会而重新复读。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解决复读生问题,那么,选择复读的学生将会越来越少,而与此同时,整个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氛围也会随之形成。不用政府部门下禁令,高中也办不起复读班了。
  评论这张
 
阅读(9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