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满河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日志

 
 

重奖状元是重视教育吗?  

2007-08-07 06:02:17|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关于该不该重奖高考状元的话题,已经实在是太陈旧。可是,最近福建省高考理科状元获得各方面奖励68万元的消息,还是引来“新一轮”的议论。

 

笔者注意到,同以往一样,虽然面对质疑,可是,奖励者们坚持认为,此举在于营造重视教育的氛围,引起大家对教育的重视,也由此鼓励学生争做学习的佼佼者。在“重视教育”的“大旗”下,奖励者们充满奖励的信心,拿此次出资55万元的某基金会负责人话说,“再多的奖励都不为过”。

 

可是,重奖状元,真是重视教育吗?

 

重奖状元,从奖励方已经表达的意图看,包括体现自己(政府、学校、企业家、基金会)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重视教育氛围的营造。

 

通过重奖状元,来体现对教育的重视,显然错误理解了“教育”。在奖励者的教育认识中,教育毫无疑问成了竞技运动,而且这一竞技运动的终点,是“高考”。具有选拔意义的高考,毫无疑问,充满了竞争,但是,突出状元、高分的恶果,必然是牺牲更多学生的“教育”,甚至牺牲状元本身的个人发展。一个地区出一个状元,也许就可以遮掉“普九”不足、教育资源极不均衡等众多教育之丑,并且有了宣传、展示的标志性成果,而为了更多的高分,或出状元,不少地方的教育,就是搞教育的“锦标主义”,集中优势资源培养学习的佼佼者,均衡教育资源、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率的积极性,往往受挫于这种对教育的追求。这是对“教育”的重视吗?而从学生个人发展来看,过分强调知识的单一发展,会造成能力与素质发展的失调,这对人才的成长具有诸多的危害,卷面上出的分数状元,有可能失意于未来的人生发展,他们中有人甚至不可能为社会作出“常人”的贡献,这样的奖励,是为了学生好,还是另有所图呢?

 

通过重奖状元,来促进重视教育氛围的形成,显然错误估计了“教育形势”。今天,有多少家庭不重视教育?有的家庭可谓为教育到了砸锅买铁送子女的地步。那些放弃教育机会的,大多是无法支付高昂的学费,无法看到教育的前途的家庭,对于这样的家庭,通过奖励状元,就可以让他们看到教育的前途从而重视教育吗?显然不可能。让他们重视教育的途径,唯有让他们觉得读书有用,读书可以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改变社会地位,只有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的读书才有用。奖励者们的行为,不是恰恰与之相反吗?真正对教育重视不够的其实是政府,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04年仅占GDP的2.79%,2005年仅占GDP的2.82%,这样的教育投入,能说明对教育的重视吗?从地方政府来说,根据2005年的统计,全国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表明教育的地位在下降。我们看到,有的县乡政府有钱来奖励状元,却不保证教育的足额投入,这又谈何对教育的重视呢?

 

钱装在奖励者(政府、学校、企业家、基金会)的口袋中,除了政府部门与公办学校,老百姓可以监督他们怎样用钱之外(他们接不接受监督又是另一回事),其他的奖励者,有权自主支配自己的金钱,但是,如果真有“重视教育”之心,就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真的教育,怎样给整个社会营造健康的重视教育的氛围,关注“普九”、关于教育资源的均衡、关注贫困家庭子女读书、引导大家热爱读书而不把大学作为唯一成才途径,是比奖励状元更值得做的事。当然,这有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宣传效应”,吸引不了众人的眼光,而让奖励者兴趣索然。
  评论这张
 
阅读(51)|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