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满河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日志

 
 

内地高校承担不起招生宣传费用?  

2008-04-22 06:59:48|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据解放日报420日报道,近日沪上部分高校在校内举行招生咨询会,由此拉开了今年沪上高校招生咨询的大幕,北大、清华、浙大等名校,以及一批香港的高校也在沪上大学校园内设摊。记者发现,内地许多大学将招生简章制作成小册子,卖10元一本。在这些高校摊位前,工作人员分成两拨,一拨忙着收钱、找零,另一拨忙着回答家长和考生的提问。与内地高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高校的招生简章都是免费赠送的。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校的招生简章厚厚一本,图文并茂,设计精美;招生咨询现场,工作人员把一本本招生简章主动递给前来咨询的人们,并热情讲解。

在我的记忆中,早在多年前,就有媒体对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这种不同的做法,进行了比较,并建议内地高校应该树立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在招生竞争中要大气一些,向考生提供免费的招生宣传资料。

但接受这一建议的高校,并不多。每年招生咨询时,考生都必须出钱,购买高校的招生宣传资料,以至于有的家长跑完一圈咨询现场,要花几百元,买回一大堆资料。

高校对此的解释是,不发放免费的招生资料,主要是因为每年招生咨询现场来的家长和学生很多,如果免费赠送,全部满足所有索取者的要求,学校承担不起,而部分满足索取者的要求(限量免费赠送),则可能造成真正想报考该校的学生拿不到资料,那些只想了解学校情况的考生和家长则可能拿走了不少资料。也就是说,让家长花钱购买,既可以避免资料浪费情况,又节约学校的招生宣传成本。

内地高校出于“节约”、“实用”出售资料,而香港地区的高校,却不这样考虑。他们认为,学校向考生免费提供招生宣传资料,是应该的,学校为此准备了充足的资料供考生索取,即便考生索取了资料不报考该校,他们也认为,这并不浪费,而是对学校形象的宣传。

事实上,对于内地高校的“节约观”与“实用观”,很多人颇为怀疑——就是印刷5万份铜版纸的招生报纸、招生小册子,按成本计算,也不过每本35元,总计花费20万元,20万元不过是学校有时一次招待请客的开销,根本算不了什么,而5万份全部被领走,会给学校带来多大的宣传覆盖面?更令人不解的是,高校卖这些宣传资料时,远远超过了成本价。

从内地高校这一招生宣传细节可以看到,对于招生,大多希望节约成本,减少投入,甚至还有的将其作为赚钱的机会。据笔者了解,不少高校反对高考多次录取的理由之一,也是这将使高校承担更大的招生成本。这表明,内地高校还认为自己处在“卖方市场地位”,没有真正树立起生源竞争意识。

建设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生源。在招生中,投入大量的成本,为考生提供周全的信息服务,这是海外高校十分普遍的做法。美国一流大学招收国内学生,会给一名需要进行面试的学生提供国际面试的交通费、食宿费,仅这笔费用,就不低于上万元。香港中文大学在内地,每年只招250人,但分布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为招这250名学生,学校给每个地区均派招生宣传人员,并带去大量的宣传资料,另外,对每年的100名全额奖学金生,学校将募集5000万元的经费。

一所学校怎样花钱、怎样省钱,可以看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把该花的钱省下来,或者在该花钱的项目中挣钱,反映的不是学校“小气”的问题,而是学校偏离了应有办学方向的大问题。能够承担建设高楼、景观大道高额成本的大学,承担不起免费赠送招生资料这点招生成本,很值得大家深思。

  评论这张
 
阅读(98)|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