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满河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日志

 
 

“揣摩学术”催生学术泡沫  

2008-04-23 08:21:12|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几位教授朋友最近正在申报课题,坐在一起讨论,怎样填表格。讨论的话题,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选择怎样的题目,会受评委专家的欢喜?该预计取得哪些“创新点”,可投评委专家的喜好?应该组合怎样的申报阵容,表明研究实力的强大?

 

以上这每一项,似乎都曾经被学界批评过。比如研究课题的选择,应该基于学者们长期来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兴趣,在以前研究基础上纵深发展;学术研究还没进行,怎么可以“预测”将取得怎样的创新成果,可以写多少篇论文、获得多少项专利?如果能够“预测”的话,那还谈得上创新吗?找一个有头有脸的人,来领衔申报,实际上在具体课题研究中根本不做事,这样的申报阵容,不过是骗人的把戏。

 

但是,批评归批评,填写表格申请课题的方式,还在各种课题申报中流行,因此,按照课题设立方的要求,把表格填得充实丰富,这就成了很多教授、学者的重要工作。贯穿于整个课题申报思路中的,就是“揣摩”,“揣摩”课题设立方设立课题的宗旨、意图,课题设立方领导们的喜好。教授朋友们将这称为“揣摩学术”。

 

这样的“揣摩学术”,首先使学者失去了学术自由立场,所谓的学术研究是投他人所好,而不是立足自己所长。当然,学者们并非情愿,但如果你不去揣摩、迎合,可能就得不到课题、得不到经费,不但完不成考核任务,还无法招收学生(一些大学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规定导师必须有课题方可招收研究生。)

 

其次,“揣摩学术”的立足点,显然不是搞好研究,而是先拿到课题、拿到经费,至于研究能取得怎样的“成果”,申报者根本就没有细想。所以,往往在高校中流行这样的做法——“说过了就是做过了,做过了就是做好了”,填写表格,几乎成为做研究的“全部”,填得好拿到课题,一切都OK。

 

推动“揣摩学术”日益剧烈的,是课题设立的行政化趋向,专家、学者不能参与学术评价,即对于该把课题给谁,没有学术评价的地位与声音,于是,摸透领导心思的课题设计,即便没有学术研究价值,同样可以获得课题立项,而一些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却可能不符合领导心思,难以获得支持。

 

另一方面,重课题立项而轻课题管理,也促使申请课题时,可以不负责任地说得天花乱坠,包括整合相关资源、建立交叉团队,等等。所以,科研中的“五同”现象———论证之初“同心同德”,制定计划“同舟共济”,经费到手“同床异梦”,遇到分歧“同室操戈”,最后变成“同归于尽”——在学术界蔓延开来,一点也不奇怪,“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的目的是课题经费,而“同床异梦”、“同室操戈”、“同归于尽”是只爱经费不爱研究的必然结果。

 

没有学者自我学术兴趣的“揣摩学术”在学界长期发展,必然导致学术研究失去其价值。国内学者近年来发表的论文数不断增加,在过去10年间,我国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总数排世界第6位,论文引用数排第13位,单篇论文的平均引用数排第117位。如果以引用次数看论文质量,单篇论文的质量,在145个国家中,列倒数29位。在学术界,甚至有院士认为,目前发表的论文90%以上是垃圾论文。因此,“揣摩学术”这种情况不改变,国内学术难有发展。

 

  评论这张
 
阅读(38)|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